今年,我因为有幸参加执行了发生在广西桂北六县的湘江战役红军遗骸收殓和保护这项光荣任务,所以对这段历史更加刻骨铭心,心里永存对中央红军的敬仰和感恩之心。
凑巧的是,11月底,因为“建设可爱的中国2019高峰论坛”在桂林召开,主办方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和贵宾组织到龙胜进行采风和调研,受龙胜各族自治县县委委托,我负责龙胜与主办方的调研对接工作。12月3日接待的午宴上,主办方让我拜见了一位老同志,竟然是85年前中央红军长征经过龙胜的一位老红军,他就是曾任朱德总司令文书的袁存建老前辈。我向他致敬时,他悄悄在我耳边说“长征的时候我经过你们这里”。那一刻,我眼睛都瞪大了,是真的吗?在惊讶的同时,立刻肃然起敬,内心既激动又兴奋,85年后,简直不敢相信会有红军战士回到这里!
我立刻让党史部门查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无史料记载过当年经过龙胜的中央红军,是否曾经有返回过龙胜的?党史部门查证之后回复说没有。这就意味着,袁老前辈应该是红军长征经过龙胜后第一个返回到龙胜的中央红军战士。85年啊,当年中央红军鼓励少数民族群众“继续斗争,再寻光明”的标语还在,当年龙胜少数民族群众感恩红军的“朱毛过瑶山,官恨吾心欢。甲戌孟冬月,瑶胞把家还”标语还在。一晃已是85年!
当天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园祭奠完后,袁老决定在龙胜多住两晚。当晚,我陪同袁老漫步在龙胜的街道,精神矍铄的他,高兴地看着龙胜的夜景,不停地说,看得出这里群众很幸福,看得出你们的经济发展得不错。我说,老人家啊,85年了,您终于回来了,我们要感谢您,感谢中央红军啊。多年来,龙胜人民在用不同方式表达对红军的感谢和思念。您这次回来,多走走看看,当年您走过的地方,包括朱总司令住过的地方,我们都保护得很好。老人家听了很高兴。
第二天是12月4日,就是当年中央红军进入龙胜的第一天,我们陪同袁老前往平等镇龙坪村探访朱德总司令的住处。车子颠簸了两个小时,终于来到龙坪村。因为当年敌人为挑拨离间红军与少数民族群众的感情,曾在龙坪村纵火烧寨,如今龙坪村应该是红军长征过龙胜时留下最多动人故事的村。红军楼(侗族杨氏鼓楼,为纪念红军长征过侗乡改为红军楼)是当时周恩来副主席指挥红军战士灭火的指挥所,审敌堂(飞山庙)是红军当年审判纵火烧寨嫁祸给红军的敌人的法庭所在地。红军楼和村庄旁边的银杏树都依稀看得到当年火烧过的痕迹。
老人一进寨子,就说,变了,变了,以前是茅草房,现在是砖瓦房,石板路还在,很好。到达红军楼,老人家凝望了很久,他说,鼓楼还在。我搀扶他一起登上鼓楼,等候在这里的乡亲们立刻站起来鼓起了掌,他们昨天听说有老红军要回来,高兴地打油茶、蒸红薯,把暖暖的炭火搬到鼓楼里,他们要与红军哥哥说说话,拉拉家常,他们等得太久了……
说话间,几位老奶奶从怀里拿出自己绣的鞋垫,她们说,当年红军过我们这里,乡亲们那时候送了草鞋给红军,现在,我们送上自己绣的鞋垫。一位刚刚赶来的奶奶,把自己手织的侗锦给袁老披上,她流着泪用侗语对袁老说:“包啊(哥哥啊),我们现在日子好了,多亏有了你们,谢谢您!”
乡亲们亲热地拉着袁老聊天,因为这些老人都岁数大了,说起普通话不怎么顺畅,我就当上了袁老的侗语翻译员。上午11时,袁老不顾身体疲劳,在鼓楼上挥笔题写“天下平等”“鼓楼情深”的墨宝,赠予百姓。
沿途乡亲听闻有红军战士回到龙胜,个个都想见见当年在这片土地上浴血奋战的英雄。下午3时,袁老便来到当年发生湘江战役最后一次阻击战的乐江镇江口村。
当年,左翼红三军团在此与桂军激战三天三夜,成功保卫中央军委第一、第二纵队和各路军团主力安全通过平等镇进入湖南湘西通道、城步、绥宁、靖州地域。在这次战斗中,红军伤亡30多人。如今,江口村还建有一座红军墓,墓中长眠着18位红军烈士,当地群众世代守护着把生命留在这片土地上的恩人。
进入江口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耸入云的侗寨鼓楼,是当地群众为纪念红军而建的又一座红军鼓楼,也是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场所。袁老到达时,身着民族服装的乡亲们唱起侗家迎客歌,奉上香喷喷的油茶,围着这位红军哥哥兴奋地唱歌。喝过油茶,袁老又兴致勃勃地写下“红色记忆 江口足迹”的墨宝赠予乡亲。
在知道村里建有一座红军烈士墓,墓中长眠着18位红军烈士时,袁老执意要过去看看长眠于此的老战友。走过一座雄伟秀丽的侗家风雨桥,看到乡亲们把红军烈士安葬在这风景秀丽的风水宝地,老红军甚是欣慰。
战友们,我来看你们了……在烈士墓前,老红军肃穆而立,为烈士们上了三炷香,端起酒杯洒在墓前,向烈士们致敬、鞠躬,并沿着烈士墓走了一圈。他说,老天眷顾,我还能活到今天,可大多数战友都长眠各地了!
12月7日,袁老要离开龙胜返回北京了。几天时间的接触,感觉老人平易近人,看到他与各族群众亲如兄弟姐妹般的感情,仿佛又看到当年红军队伍在龙胜十天九晚与龙胜各族群众那鱼水之情的画面。
在我写这篇文章之际,收到远在北京的袁老寄来的礼物——“平安是福”“淡泊名利”的墨宝。袁老说:“祝愿家里的妹妹平安幸福!”在感动和感慨之余,觉得能在红军长征过龙胜85年后的今天,有幸遇见“红军哥哥”,又何尝不是一种平安幸福呢? (粟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