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胜县委统战部、县民宗局利用县域丰富的少数民族资源,整合资金,在全县10个乡镇打造“3+9”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联盟,通过常态化推行“红色教育”等系列主题活动,积极转化县域红色资源,实现全域联动、精准施教,全力铸牢县域青少年群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是做强教育联盟,实现校域联动。
针对龙胜乡镇中心校及县城学校学生人数不一,层次不一的特点,该县集中打造龙胜县幼、龙胜移民小学、龙胜实验中学等3所学校和9个乡镇中心校的民族团结教育联盟,通过民族团结宣传文化长廊、读书吧、宣传教育视频、民族物语载体等多种形式,让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用更直观的形象呈现,实现从幼儿园到中学,全年龄段不间断学习,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该联盟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再次精心设计、编排、布展、宣传,将红军长征最早成功实践少数民族政策地方、中南地区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历史渊源,通过春秋两季校际运动会、校园民族歌曲大赛、校园红色文化之旅等多种形式,将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进行深度融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小厚植于青少年的思想中。目前该联盟已组织开展校际运动会、校园民族歌曲大赛等11次。
二是强化阵地建设,实现资源整合。
县委统战部、县民宗局整合资金10多万元,使12个联盟学校,在保持稳固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思政教学的重要内容,以“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课”“专题宣讲课”等形式,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通过挖掘和整理中华体育传统项目,根据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编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专用校本教材《绣球》,编排少数民族传统歌曲传承《侗族大歌》等,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孩子们的心灵。同时,鼓励联盟中各个成员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学习。目前,该联盟已组建了侗族、苗族、瑶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学生表演社团,开展表演30余场次;连续5年举办校际少数民族趣味体育运动会,参与师生人数约5600人次;共设置永久性少数民族大型宣传浮雕、壁画12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长廊200米,全国56个少数民族习俗知识永久性展板14块。
三是按需定制方案,实现精准服务。
县委统战部、县民族局主动拓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新平台,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从校内教学延伸到校外实践。鼓励联盟单位通过研判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学习接受度,组织孩子们通过开展交流学习、社会考察、志愿者服务等活动,深刻领会和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县委统战部、县民族局联合县教育局,依托红军过龙胜时丰富的红色资源,定制了多个红色教育方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实际,组织开展重走红色足迹、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等多种形式活动,引导青少年更加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少数民族政策成功实践的深厚历史意义。目前,联盟学校中的移民小学、平等镇红军小学组建少数民族红领巾讲解队,为各级参访团提供讲解120余次;全县已有200多名各年龄段学生代表,参加不同方案的红色教育活动。 (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