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龙胜电子报

2023年9月6星期三

今日龙胜龙脊副刊 【寻找龙胜最美地名故事】金结:金石契结成大道 【寻找龙胜最美地名故事】六漫:花园村里话沧桑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今日龙胜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寻找龙胜最美地名故事】六漫:花园村里话沧桑

三门河自南向北从六漫村境平静地流过。六漫村东接瓢里村、上塘村,南连界泉村,西邻梅洞村,北靠交洲村。清乾隆六年(1741)属瓢里汛;1912年属西团,为正威乡六漫村;1949年11月属西区;1952年属五区;1958年为瓢里公社六漫大队;1984年改为六漫村,交洲村从六漫村分出。

六漫村从这里的六漫屯得名,下辖六漫、龙头、田寨、盘寨、平车等9个自然村屯。龙头寨从这里的风水得名,它刚好坐落在龙头上,与对岸的龙宝相望。田寨即田垌边的寨子,也是六漫村最早开田的地方。盘寨的地名有的说它地形状如盘子,也有说因为这里的弯路多,一盘一盘的。平车则因为从前这里有油榨坊,用水车作石碾的动力。后山屯和上六桂屯、下六桂屯都不在河边,后山屯建在三门河西岸的后山上,上六桂又叫曾家,下六桂则叫刘家,两者均建在三门河东岸的半山上。

六漫村之所以借用六漫屯之名,是因为六漫屯不仅是全村最大的自然屯,更在于它历史的发展演变具有传奇的色彩,很有代表性。六漫屯建在三门河西岸,它的地名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这里处于三门往下的第六个河滩,其河床平缓,河水流得慢,故名。在书写时,“慢”为同音字“漫”所代替,但同样蕴含一种悠然平静的意味。二是来自壮语中“辣椒”的谐音,意为种辣椒的寨子。这里地势平坦开阔,

当初这里种得最多的是辣椒。在买卖还是以物易物的年代,辣椒是这里的村民用来换取盐巴和小五金等生活急需品的主要农产品。

这条河流水平缓,在寻江水运交通兴起之初,因为货船上瓢里还要走几个急流险滩,极不方便,三门河畔的六漫屯便成为广东客商立足的首选之地,这里建有龙胜当年最大的货运码头和商号,一度成为龙胜的商品集散中心,还设立渡口,连接陆路运输的官道。

六漫屯虽然有水滋润,但过去无法把河水提上来种田,只好舍近求远引来山溪水。一条与三门河流水呈反方向的倒流渠便应运而生,上百亩良田得到灌溉,倒流渠因而成为六漫的重要古迹。传说当地有个老汉懂得法术,让稻草人出工帮忙把水渠挖成。这个故事给人亦幻亦真的感觉,幻的是这个传说神秘莫测,真的是这条倒流渠至今还在使用。旱地改成水田,辣椒地少了,六漫人便往山上发展,这里成为茶油产区。在大搞绿色开发产业致富的今天,造林、种果,种茶,六漫人事事都赶着时代的潮头。

六漫屯是一个古老又美丽的寨子,如今在传统村寨的保护和整治方面,六漫突出其古朴的自然风貌和宜居乡韵。寨上大多是整齐的三层木楼,并建有长廊、戏台、广场、八角亭等公共设施,留有卵石镶砌的花街,遗存炮楼(围楼)的土墙和朝门(用条石錾成的门框)。寨中道路平整、宽敞,通透,居民的房前屋后花木葱茏,雅淡幽静,俨然一个花园式村落。2021年,六漫屯荣幸成为全县两个乡村振兴建设示范点之一,一是努力提升乡村风貌,改善人居环境,二是走乡村振兴+产业、乡村振兴+旅游的路子,目标是打造成为龙胜五星级旅游景点。

(黄钟警/文/图)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共龙胜各族自治县委员会  龙胜各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龙胜各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ICP证:桂ICP备20005962号-1  广西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准印证号:桂1901012  制作单位:广西国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