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龙胜电子报

2023年12月20星期三

今日龙胜龙脊副刊 伟江乡:聚焦“六力” 描绘党群共建同心圆 三门镇:打造党建“执笔”新模式 绘就绿水青山新画卷 平等镇:以党建引领护航耕地保护 江底乡:“三聚焦”引领离退休干部发挥余热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今日龙胜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伟江乡:聚焦“六力” 描绘党群共建同心圆

近年来,伟江乡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创建“党建领航‘六力’齐发 巧绘最大党群‘同心圆’”为主题的党建品牌,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重投入强保障,聚合服务基层“驱动力”。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制度,细化工作经费、活动经费和报酬待遇等措施,村级组织工作经费按照每个行政村每年3万元、活动经费按照每人每年100元落实。大力发展壮大伟江乡村集体经济,申请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250万元,用以撬动8个行政村发展特色产业,增加集体积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在甘甲村大寨组、中洞村银广组开展乡村振兴示范点创建工作,争取上级财政资金100万元,以“三清三拆”为抓手,以“三微三新”为提升,以“以奖代补”为推力,以群众力量为主体,重点抓示范,示范抓难点,根本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步伐。

重培训强素质,聚合干事创业“向心力”。按照分级负责、分层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组织党员分期分批参加党员培训,确保每年党员轮训不少于32学时,采取专题辅导、网络课程、交流研讨、知识竞赛等方式,增强党员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用好本土“接地气”的队伍开展党课讲堂,组建由“包村领导+驻村第一书记+党支部书记+寨老”的特色宣讲团,在讲理论、学党务、明思想的同时,结合重点工作将政策知识普及群众。推出“流动式”培训模式,组织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技术指导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农业种植培训,现场讲授有关病虫害防治、林果栽培等实用技术,变“灌输式”为“互动式”,使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零距离的农技培训服务。

重规范强管理,聚合党员干部“执行力”。强化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等制度,全面提升党员素养,打造党支部坚强战斗堡垒。发挥“头雁”作用,紧密结合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在中洞村银广组打造党员“先锋驿站”,为每名党员明确1-2户脱贫户,通过结对帮扶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开展。加强优秀青年人才储备。鼓励有文化的年轻人返乡创业,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到村任职,全面加强村级带头人和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

重提升强发展,聚合基层组织“组织力”。实施“双培双带”工程,通过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发展为党员,把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干部等方式,配强集体经济带头人。创新“支部引领+企业带动+党员带头+群众融入”模式,推进“支部创带工程”。在中洞村银广组采取土地流转,集体承包等方式进行莲花种植淡水鱼养殖约20亩,通过销售莲子、莲藕、淡水鱼等获得效益,预计收入3万元左右;伟江乡里木村采取“1+N”方式,以党支部为核心,党员一对一帮扶,采取田间授课的方式,面对面帮群众解决种植罗汉果过程中的技术难题,2023年里木村罗汉果种植面积从800亩扩大到3000亩,人年均纯收入达15000元左右。

重便民强服务,聚合党群干群“凝聚力”。聚焦“亮阵地、做服务、聚人心、强治理、促发展”的工作理念,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将8个村级活动阵地建成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前沿阵地,积极发挥党群综合服务中心作用。目前,为群众办理低保、养老认证等业务321件,确保农事不出村,解决困难问题74个。聚焦基层治理工作,制定《伟江乡文明实践积分卡制度实施方案》。在中洞村银广组、甘甲村大寨组通过开展“三微三新”工程,以微花园、微田园、微菜园为载体,对村容村貌进行治理提升。按照参与度进行红黑榜排名并结合积分卡评分制度,对各户表现进行评分,并可持积分卡,按照1分兑换1元的标准,在文明实践爱心超市兑换相应物资,充分调动积分对象参与的积极性。

重示范强创新,提升党建品牌“影响力”。做好共建共治共享推动村民自治,树立党建品牌意识。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活动,启动“共产党员户”挂牌亮身份活动,使每名党员都自觉树立“我是党员我带头,担当有为做表率”的责任意识,有效激活基层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打造多点相互依托各有特色党建点。依托红色文化资源,重点打造洋湾村党建引领清廉乡村建设示范点、甘甲村党建引领民族团结共富示范点、布弄-洋湾红色廉政文化示范点、中洞乡银广组党建引领村振兴示范点的建设,形成以点带面效应。(作者系 杨春晖)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共龙胜各族自治县委员会  龙胜各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龙胜各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ICP证:桂ICP备20005962号-1  广西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准印证号:桂1901012  制作单位:广西国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