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四条龙脉拱卫,这里过去叫“四龙”,后来因这里出草寇,被清朝皇帝下令将龙脉斩断,四龙变成死龙,为摆脱这不吉利的阴影,最后同样取其谐音,改叫“思陇”,一直沿袭下来。
清乾隆六年(1741)属龙胜厅瓢里汛思陇塘。1912年属龙胜县西团,1933年属正威乡,叫思百村,1947年属正西乡思梅村。1949年11月至1952年5月属第五区,叫思陇乡。1958年8月属瓢里公社,叫思梅大队。1984年改为思陇村。
思陇村位于瓢里镇西部,东接平岭村、交洲村,南连梅洞村,西邻三江侗族自治县斗江镇,北靠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坪阳乡。辖思陇、三寨、大寨、牙寨(石门塘)、横坡5个自然村屯,8个居民点,16个村民小组。
依傍321国道的牙寨为龙胜最西端的壮寨,镇守着龙胜的西大门。牙寨坐落在桑江南岸,最初称为鸭寨,从河边两个养鸭子的水塘得名。这两个小塘非常神奇,一年四季不涝不旱,不仅小鱼小虾等自然饲料丰富,而且有神灵护佑鸭子无病无灾,从不丢失。后人为了书写省事,把鸭寨写成牙寨。石门塘屯从隧道与河塘得名。这隧道是龙胜境内最早通车的公路隧道,也是龙胜与三江交界的地方,而河塘也因石门(隧道)得名,这些年横坡三个寨子的群众搬迁到这里,形成了新的村寨石门塘屯。大寨位于桑江北岸,早时村子住户多,寨子大,故名。三寨同样坐落在桑江北岸,从当初这里三个并列相挨的村子得名。因为人口发展,三个寨子现已连成一片。
思陇村居民以壮族为主,还有汉、侗等民族。地形为山区沿河田垌与半山坡地。农业种植有水稻、杉树、油茶、柑桔、茶叶等,是龙胜县重要的油茶产地。工业有木材加工、滑石加工,茶叶加工,建有拦河坝式的思陇电站,这里的奇石销售也成气候。
▲图为思陇村一角航拍。
这里河道平阔,清末民初,从古宜(三江)、长安(融安)溯江而上的货船先抵达这里,三寨便成为龙胜最早的货物集散地之一,此地建有码头、货栈、客栈,从而打通了桂湘两省边界的商道。三寨河段在建国初期建有由苏联专家设计的栏河埂,因而成为全县最大的木材集散地,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木材水运才被汽车运输取代。
思陇村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民间故事多,有地理和风水的故事,有含人生哲理和道德伦理的故事,也有祖先迁徙、创业的励志故事。当年,不少思陇人经受大风大浪的历练,放木排下柳州、梧州、直奔广东江门。面对神秘莫测的茫茫水程,征服危机四伏的急流险滩,表现了过人的胆量和智慧。在民族文化方面,思陇今天有山歌和六甲歌流传,六甲歌音调高亢峭拔,男声六甲歌只有这里还有。这里闺女出嫁还唱哭嫁歌,嫁娶习俗仍保持原汁原味。民族工艺有绣花、织锦、做布鞋。除了传统的民族节日,这里还有农历三月初十的思陇会期、农历四月十七日的牙寨祭二圣侯王庙庙会、农历六月二十三日的三寨关公庙庙会。
思陇村公路交通便利,321国道与桂三高速(厦蓉高速桂林至三江段)分别从桑江的南岸和北岸通过。其中思陇三寨还是厦蓉和包茂两条高速公路交汇的地方。
村境内有石门塘景点和玉龙滩景点。其中玉龙滩景点有龙胜最漂亮的沙滩,那形态各异的岩石一步一景,步步有故事,景景有传说。(作者 黄钟警)
▲图为思陇村一角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