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龙胜电子报

2024年4月17星期三

今日龙胜龙脊副刊 【寻找龙胜最美地名故事】芙蓉:吉祥美丽的苗寨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今日龙胜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寻找龙胜最美地名故事】芙蓉:吉祥美丽的苗寨

芙蓉苗寨老人龙江撰写了一副芙蓉地理对联:

上望湖南金童尤绝掠马伏狮太公钓鱼坐见仙人开网;

下赏芙蓉五神不孤飞凤廻龙玉女梳头笑闻玉娥怀胎。

芙蓉村地处小盆地,总体布局呈带状,村落属峡谷地带,东、西、南三面群山环绕。南为峡谷入口,中间为河谷,南北长东西窄,向北面延伸。地势中间高四周低,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芙蓉河从垌田中弯曲流过,把田垌分为芙蓉大垌与湾丘垌,村屯分布在田垌周边的山脚下。

芙蓉村,北靠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五团镇金树村,两村仅一桥之隔;东接里市村、龙家村,南连张家村、龙家村,西邻伟江乡布弄村。至乾隆六年(1741),在芙蓉村置芙蓉汛,辖芙蓉塘、张家底塘、里市塘、黄祥塘(又名蓑衣塘)、缓水塘(今龙塘坪)、洋湾塘和布弄塘。清朝嘉庆年间,此地称葫芦三寨。1933年为芙蓉村,芙蓉乡。1947年湾丘、横水2村并入,属镇东乡。1952年改乡属第三区。1955年属马堤区。1958年改大队,属马堤公社。1961年属芙蓉公社。1963年属马堤区芙蓉大队。1984年改村,属马堤乡。村委会驻芙蓉街,故名。苗族汉族聚居,辖27个自然屯。

传说,古时芙蓉溪两岸及半山上,满是木芙蓉。花开时节,抖动着绿叶,摇曳着粉红,氤氲着清香,张扬着美丽,预告着吉祥。芙蓉先贤,居此美景之地,赋名芙蓉。

也说,西汉末年,为避苛捐杂税,龙氏苗裔先祖,从江西省龙门县龙门乡龙门村鹅颈大丘出发,经湖南来到此地,落户开发。隋朝年间,李姓、黄姓和钟姓家族陆续进入。四姓家族分片立寨:龙氏立葫芦寨,李氏立平子寨,黄氏立山顶寨,钟氏立钟鼓寨。清代时期,因变故四寨变成三寨:钟鼓寨、葫芦寨和山顶寨,合称“葫芦三寨”。

还说,钟鼓寨、山顶寨和老东寨,三寨连成葫芦状图案,称“葫芦三寨”。还有一说,古芙蓉溪就像一个葫芦。“芙蓉溪”发源于湖南城步金南山,开始流经芙蓉地界前段如葫芦口;到芙蓉寨段逐渐变大,似葫芦肚。

苗语“葫芦”的发音,与汉语“芙蓉”发音接近,“葫芦三寨”演变成“芙蓉三寨”,兼吉祥美好之意。据说,最先将“葫芦”改称“芙蓉”的,是葫芦寨的龙万福。故此“葫芦三寨”,改称“芙蓉三寨”,随着时代进步,芙蓉店铺生意红火,圩日赶圩热闹,逐步演变成“芙蓉街”。

芙蓉村最早定居的居民,有杨姓、银姓、龙姓和李姓;现有龙姓、李姓、陈姓、黄姓、唐姓、银姓和阳姓等。姓氏虽杂,但芙蓉苗寨的居民,团结融合似一家。

芙蓉苗族先祖睿智,有持续发展眼光。他们对芙蓉进行远景规划:将地势平担的河谷平原地带,开垦成大片梯田,并在梯田处修筑处三十二条水坳,既便于耕种,又保证灌溉;建寨于山坡,形成三个寨子。后寨子遭回禄之灾,居民才在山脚下的下湾、上湾、寨脚及大路田基修建房屋。新的建筑依山而建,随地形自由布置,不存在纵横轴线,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保障耕地。

芙蓉村航拍图。

老东寨,“老”,表明建寨较早。以地理位置取名的有岩门、大界头、包上、平寨、高山、鸟坳、墙角等;陈家叉(岔)、大包、洞干冲、三月冲和风田,因各种原因,居民搬离。铜盆田屯,寨子建在一块圆得像盆一样的水田旁。茅坪街,“茅坪”二字,点明长茅草的地理环境;“街”字,彰显这曾是商业活动频繁的区域。双草湾屯,居地有两个湾,形似两只草鞋。浪鞋屯,以早先入住两姓命名,一姓浪,一姓侯,两姓连缀称“浪侯”,因发音相近,时间一久,就演变成“浪鞋”。横水屯,芙蓉河自北向南呈纵向,里市河自东向西横向注入芙蓉河,为此,里市溪就叫横水。横水在芙蓉村北3千米处,曾设关卡,关卡通城步苗族自治县五团镇。国地屯,从原名“各地”演变而来。从前唐家有一块家族公用田,耕种所得用于支付家族公共事务的费用。此田因家家有份,便取名“各地”。龙胜方言“各”与“国”发音相同,遂演变成“国地”。湾里屯,传说山弯从前多苦李,曾叫“苦里湾”,后来演变成“湾里”。营盘脚屯,清兵曾在此建芙蓉营房60间,驻扎的军营。

芙蓉,是红军长征的经过之地。

1934年12月9月,中央第二纵队由江底塘坊经田湾进入横水、芙蓉。12月10日离开芙蓉,经平等东社、昌背进入广南,途中牺牲的两位红军战士,由当地群众掩埋。现芙蓉村立有红军烈士墓,缅怀革命丰功伟绩。

红军经过芙蓉,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红军借粮留下借条的故事;红军养伤留下纪念品的故事,彭启发家,珍藏一枚象牙篆体的印章;红军不侵犯苗民,苗民目睹了红军冬天喝沟水解渴、宿街边解乏、讨潲水解饥的场景……芙蓉至今仍保存有红军楼、红军标语,流传红军故事。

芙蓉河由北向南,村落中部为平坦的河谷平原,东西两侧则为起伏的山势,在空间上起到了界定作用;村前面的芙蓉河和村落东西两侧的三十二条上水坳,强调水势聚气的意境;村内的多条溪流完整的围绕了村寨,反映了“气”的界定范围和流动状态。这种“群山环抱,水面围合”之势,十分符合我国古代关于聚落选址的风水思想。

芙蓉村布局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龙胜有数百年的农耕文明,芙蓉居民利用自然的山坡进行人工开垦,挖掘沟壑引水灌溉,在山脚下筑屋,利用本土材料筑房营寨,创造与材料、气候相适应的建造模式……苗民尽量在物质上追求平衡;规避水的冲击与伤害,与水和平共处。

芙蓉村有芙蓉八景:第一景是“三个码头一沟通,二十四个猴子洞”;第二景是“芙蓉三寨——钟鼓寨、山顶寨和葫芦寨”;第三景是三十二条上水坳;第四景是人过低水过高”;第五景是“仙牛脚”;第六景是“西脊背”[ 西脊背:用拼音读苗语。];第七景是“水走中间人走两边”;第八景是天然景,十三塘、九水、七坪、七包、八岩、五岭、四凹。红色文化,又添人文一景。

芙蓉村现代农业示范点航拍图。

芙蓉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荣获“广西民族团结示范村”荣誉。芙蓉村民,沿袭先辈的眼界,用睿智演算着与自然的和谐,计算着未来可持续地发展,演绎山山水水的美丽,雕砌一木一瓦的美丽,种养一谷一禽的美丽,唱响大端午苗歌节的美丽……这些美丽把吉祥堆砌,流转历史,流转天地,流转人间,将古谣传唱的“芙蓉好田庄无米卖”的昨天,寄挂在历史上。

每年农历五月十五,当地人俗称“大端午”,是芙蓉苗族最大的节庆。这一天,芙蓉苗族举办苗族歌节,通过开展苗族歌舞表演、山歌对唱、苗家打油茶竞赛、“浑水摸鱼”等活动,以此庆祝苗族“大端午。”近几年来,芙蓉村把“大端午苗歌节”办成了自己的文化品牌。

芙蓉片区建设茶叶加工基地,延伸产业链条,加快构建茶产业、茶经济、茶生态、茶旅游和茶文化互融共进、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带动茶农脱贫致富。

春有百花,夏有清凉,秋有金黄,冬有雪花——芙蓉年年四季的轮回,都是美丽的,更是吉祥的。

(文:吴胜平 图:县委宣传部)

芙蓉村大力发展茶叶产业。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共龙胜各族自治县委员会  龙胜各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龙胜各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ICP证:桂ICP备20005962号-1  广西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准印证号:桂1901012  制作单位:广西国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