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龙胜电子报

2024年6月12星期三

今日龙胜 专题专版 龙胜:端午佳节氛围浓 瓢里镇:六漫“傣哩”粽飘香 乡村振兴焕新颜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今日龙胜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瓢里镇:六漫“傣哩”粽飘香 乡村振兴焕新颜

端午节临近,龙胜各族自治县瓢里镇六漫村的壮族阿嫂们趁着农闲时间,便开始筹划张罗,带上自家的食材,聚在一起包粽子。

记者刚进入六漫村,就看见六漫村村口的碉楼上,印着“傣哩”两个字,村民告诉记者,在状语里,这是“非常好”的意思,“六漫·傣哩”就是六漫真好的意思。

“包粽子从选粽叶这步开始就大有讲究。要选淡绿色,梭形形状完整的箬竹叶,做出来的粽子形状好,味道棒。”6月5日一大早,颇有经验的梁文玉自告奋勇,带着阿嫂们一起到河边摘粽叶。

新鲜的箬竹叶自带竹叶的清香,且竹叶宽大,韧性好。在梁文玉的带领下,阿嫂们来到河边,不一会儿,背篓早已被淡绿色的箬竹叶装满。阿嫂们背着装满箬竹叶的竹篓回到家,吸饱了碱水的糯米粒丰盈圆润。阿嫂们将摘下的新鲜箬竹叶清洗干净,放入锅中烧水煮开,然后码放整齐备用。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阿嫂们围坐一堂,开始精心制作粽子。阿嫂挑选数片箬竹叶,将叶柄朝向手腕方向,整齐地排列箬竹叶。随后,将拇指和小指巧妙地聚拢,形成一个精致的小凹槽。接着,阿嫂们熟练地抓取一把糯米,均匀地铺放在箬竹叶上,再精心地放置几粒板栗和适量的腊肉。之后,再抓取一把糯米覆盖在馅料之上,巧妙地将箬竹叶的两边朝内卷起,形成粽子的基本形状。最后,将粽子的两头折起,并使用煮过的稻草进行牢固地绑扎,确保粽子在蒸煮过程中不会散开。至此,一个精致美味的粽子便制作完成。

阿嫂们个个动作麻利,折叶、放料、封口、缠绳、打结,双手上下翻折、左右缠绕间,一个个三角形、四角形、菱形的粽子逐渐摞满桌面。这边几个阿嫂还在包着粽子,那边就已经烧好柴火,待水开就将包好的粽子放进锅中。

包粽子需要细致和耐心,煮粽子更是如此。水开将粽子一个个放入锅中,需要等待几个小时左右的时间,等到箬竹叶从淡绿变黄,糯米变得软糯如泥才能出锅。渐渐地,粽子的味道出来了,香气飘满了屋子,吸引了不少村里的小孩前来。等到粽子一碟一碟地端出来,孩子们也排队坐好,等待着品尝美食。

大家一边品尝着美味,一边感慨着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短短几年时间,游客码头、文化长廊、休闲公园、五彩田园建起来了,环境变好了,游客变多了,就业机会也多了,现在‘业旺、村美、民富’,我们在家门口就搞起了旅游,放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这多亏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梁文玉细数着家乡一个个变化,不禁感慨道。

近年来,六漫村立足村寨原有的基础和实际,注重保留乡土特色风貌,深入挖掘“客家文化”“打背工”“三鱼同首”等文化资源,大力推进“产业+文化+旅游”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打造出了集度假观光、休闲娱乐、采摘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有效拓宽了农村居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走上了一条旅游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子。(秦榛 通讯员 刘胜)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共龙胜各族自治县委员会  龙胜各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龙胜各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ICP证:桂ICP备20005962号-1  广西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准印证号:桂1901012  制作单位:广西国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