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龙胜电子报

2024年7月24星期三

今日龙胜龙脊副刊 历经大火的那棵银杏树 红军楼 审敌堂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今日龙胜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军楼

红军在龙坪侗寨与群众奋力救火保家园并赈灾群众的消息传到各村寨,各村寨群众见红军经过时只住屋檐下和风雨桥上,还帮群众挑水打柴,治病救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终于明白了红军队伍的本质和初心。龙坪侗寨的伍户斌老人在红军离开龙坪村时,主动要求为红军当向导,把红军从广西壕带到湖南通道和贵州黎平,为红军顺利通过侗族地区既当向导又当翻译;侗家腊汉(青年)苗延秀在红军经过平等时受到红军的革命思想影响,向往革命,逐步接受革命理论,1938年考入广西民团干校,毕业后先后回乡担任村长、校长、语文老师,向当地群众传播革命理想,后来又考入西南运输处,1942年2月,他终于得以奔赴心心念念的延安追随到这支革命队伍,苗延秀成为各民族群众追随党和红军的榜样;苗家汉子曾庆东在伟江洋湾冒着被敌特杀头的危险,把战斗中牺牲的红军战士偷偷掩埋起来,把受伤的红军背回家里养伤,为了躲避敌特搜索,又连夜把战士们背到到山上,藏在山洞里疗伤,直到红军战士伤好后,送他们离开追赶队伍;红军离开龙胜后,龙坪群众为感谢红军将士保卫侗族同胞家园,将寨中杨氏鼓楼改称为“红军楼”,将当年红军在寨中审判敌特的“飞山庙”改为“审敌堂”。如今,在龙胜县委和自治县人民政府的努力下,“红军楼”和“审敌堂”两处长征遗址已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龙胜瑶胞为感念红军的恩情,红军离开后,在大山深处的财喜界石崖上和矮岭瑶寨附近的大石头上刻下“朱毛过瑶山,官恨吾心欢。甲戌孟冬月,瑶胞把家还”的感恩诗,以此表达对红军的感谢。如今,这些遗址遗存被中宣部列入“湘江战役遗址遗存”保护范围。红军在泗水白面瑶寨“红军岩”上刻的“继续斗争 再寻光明”的标语,点燃各族群众跟随共产党跟随红军寻找光明当家作主的希望,因此,1949年11月龙胜全境解放是由人民的武装桂北游击队实现解放。解放后,周恩来总理对长征途中各民族群众为红军长征作过的贡献记忆深刻,1951年,广西上报给国家建立的第一批民族自治区域地方时,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龙胜成为中南地区最早成立的第一批少数民族自治县载入光荣史册。多年来,龙胜人民传承红色基因,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先后被国务院两次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诸多单位和个人被评为先进集体和个人。

2019年4月,我从广东挂职回到工作岗位,当时县委安排我以县委常委、统战部长身份负责代管县委宣传思想工作,正值中央开展“湘江战役红军遗骸收殓保护工作”,我执行这个任务的第一站就是到龙坪村召开群众大会,因为要在龙坪村落实建设红军广场需要群众支持土地使用,大会上我说,乡亲们,我们都还记得当年红军经过龙坪村,救下我们的房屋,救济我们的家人,为我们穷人打得今天的天下,让我们过上今天的好日子,如今,我们要记得党和红军的这份恩,让我们的下一代,代代铭记,要让全国各地的人们都能来到这里重走长征路感念红军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这份情,我们应该支持这个工作。当我和其他同志再提当年的故事时仍旧感动得哽咽难语,乡亲们静默聆听,许多人眼含泪花。群众大会过后,一起执行任务的同志向我报告说,老百姓都愿意拿出自己的土地建设这个纪念广场,而且选择建在寨边的银杏树下,群众说,红军战士的功劳我们一定要记住,现在能为红军做点事,我们更应该支持党和政府的工作!龙坪附近的平熬村群众听说上级要把收殓到的红军烈士遗骸安放到其他地方,很是着急,他们说,红军战士是为了我们把命都留在这里的,我们就要守护他们一辈子,我们世世代代要守护他们,我们愿意拿出土地来为红军战士建墓园。平熬村群众说到做到,拿出4亩集体土地,上报上级批准,把红军烈士遗骸留在当地,如今烈士们的墓园被乡亲们呵护有加,一年四季都有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到这里瞻仰纪念。

红军楼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共龙胜各族自治县委员会  龙胜各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龙胜各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ICP证:桂ICP备20005962号-1  广西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准印证号:桂1901012  制作单位:广西国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