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龙胜电子报

2024年10月2星期三

今日龙胜龙脊副刊 【寻找龙胜最美地名故事】马堤:故事滋生之地 潘继凤:瑶山织韵绘振兴 霞衣轻展传古情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今日龙胜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潘继凤:瑶山织韵绘振兴 霞衣轻展传古情

“那时候啊,我就觉得红瑶服饰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衣裳。”潘继凤回忆道。记忆中,小小的潘继凤总是围在长辈身边,看着她们一针一线地绣出精美的图案,那五彩斑斓的丝线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

在广西那如诗如画的山水之间,红瑶服饰宛如一朵璀璨绚丽的民族之花,绽放着独特的魅力。红瑶,这个世居在龙胜各族自治县的瑶族支系,以妇女服饰那明艳的红色为主调,得名红瑶。近年来,龙胜各红瑶村寨将特色服饰文化融入旅游产业,通过瑶族歌舞、长发梳妆展示、瑶家手工制品等旅游项目,把红瑶传统文化保护与乡村振兴工程有效结合,令当地不少瑶族群众依靠旅游业实现了脱贫致富。据统计,2023年,黄洛瑶寨接待中外游客10万人次,仅旅游歌舞表演收入就达393.31万元人民币,成为以红瑶服饰为特色的旅游致富村。

潘继凤,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瑶服饰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她自幼学艺,精研古法的同时也不忘大胆创新。龙胜县大力发展乡村振兴之际,潘继凤迎来了新的机遇。她积极参与各类培训和展示活动,致力于传授传统技艺,将红瑶服饰推向更广阔的舞台。

于红瑶服饰中的坚守与突破

潘继凤还是一个小姑娘的时候,就开始跟奶奶和妈妈一起学习红瑶服饰的制作技艺。瑶族服饰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涉及织、编、反面绣、平针绣、蜡染等多种技艺。而潘继凤当时正值热爱玩耍的年纪,沉下心绣完一件衣服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还要在这一件衣服的基础上学习刺绣动物的图案,涉及的技法又如此繁多,有时候她甚至都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有时候真的会觉得很累,想要放弃。”潘继凤坦诚地说。制作红瑶服饰最大的困难之一便是图案设计,要将一张没有任何图案内容的纯黑色布料,变为一件精美的服饰并非易事。“一开始很难想象从这张布上能绣出什么图案,尤其是那些动物图案,不知道从何下手。”她回忆道。

然而潘继凤的生活并非完全围绕着刺绣展开。她说:“我们生活在山区,除了刺绣之外,还要忙于农活和其他家务。”只有在闲暇之余,她才能拿起针线,继续自己的刺绣创作。潘继凤坚定地表示,红瑶服饰制作是一项无比宝贵的传统技艺,即使一件完整的红瑶服饰制作周期漫长,她也依然愿意以无尽的耐心和踏实,将它做好,执着地将这一技艺传承下去。

以教育传承推动红瑶服饰蓬勃发展

如今,为了将红瑶服饰制作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潘继凤可谓不遗余力。她不仅在村寨内部倾心传授瑶绣技艺,还积极投身于教育传承工作。她经常利用农闲时间指导当地瑶族年轻女子学习民族服饰制作技艺,并配合龙胜当地政府在龙胜小学开办瑶族服饰兴趣课堂。

“学校委托我给学生们传授红瑶服饰技艺,这是传承我们瑶族文化的好机会。我也想通过我的教学,一起带动年轻人把我们民族的文化传下去。”潘继凤的话语中充满着期待与自豪。在她的积极引领与示范下,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爱上了红瑶服饰制作这一传统技艺。黄洛瑶寨的红瑶妇女们通过参与制作与销售红瑶服饰,不仅实现了家庭收入的显著增长,切实改善了生活水平,还促进了红瑶服饰产业化的快速发展。随着红瑶服饰的走红,跟它相关的纺织、印染、刺绣等产业也都跟着兴旺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这一进程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无穷的动力和活力。

长期以来,凭借着清晰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潘继凤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传承和发扬瑶族服饰文化。她积极将传统技艺与旅游业相结合,实现绣品走出去,游客引进来,努力带动村寨的经济发展。潘继凤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非遗技艺传承人该有的担当和使命,让红瑶服饰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实现了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的互利共赢。

(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新媒体中心)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中共龙胜各族自治县委员会  龙胜各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龙胜各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ICP证:桂ICP备20005962号-1  广西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准印证号:桂1901012  制作单位:广西国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