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摆竹笋”盛产时节,近日,记者走进位于龙脊镇白石村的竹笋高效培育技术示范基地,仿佛置身于竹笋的海洋中;在漫山遍野的“笋海”里,清新自然的笋香飘散入鼻,随处冒尖的竹笋映入眼帘,好一派蓬勃生长、欣欣向荣的春景。
“现在出笋了吗?有没有按着我之前叮嘱你的方法施肥料?”记者刚来到白石村竹笋高效培育技术示范基地,便见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专家岳晋军一边在田间地头指导村民们如何挖笋,一边跟村民们视频教授如何正确施肥,差点忙得顾不过来。
“白石村山地多,耕地少,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村民的收入,在2022年7月,我们引进了中国林科院的竹笋高效培育技术,建设了竹笋高效培育基地。”白石村驻村第一书记覃勇力说,自竹笋高效培育基地建成到现在,已经达到了初步的效果,得到了村民们的广泛认可。
据岳晋军介绍,竹笋高效培育基地主要是引进了长周期母竹留养技术、竹林覆盖栽培技术和基于笋芽分化调控的竹林配方肥料使用技术。这些技术的运用能让笋期提前5至10天,竹笋产量至少提高20%。“在竹笋高效培育基地建设初期,我们组织村民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培训,主要就是向村民们推广这些技术,大家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
在了解到竹笋高效培育基地推广的技术之后,白石村村民刘登凤迫不及待地把技术运用到自己种植的15亩摆竹笋上。“在专家的指导下,今年我的竹笋地用了稻草和米糠覆盖,上市时间要比以前提前半个月左右,按照现在这个趋势来看,还是很有搞头的!”刘登凤颇有感触地说。
“以前我也用稻草和米糠覆盖竹笋地,结果出现了许多浮鞭,竹笋产量不升反降。竹笋高效培育基地推广了竹林覆盖栽培技术后,我才知道稻草和米糠在竹笋采收完成之后是要收回的,今年我又按照岳晋军专家的办法覆盖了稻草和米糠,效果很好!”一提到竹笋高效培育基地,村民唐昭华赞不绝口。
据了解,龙脊镇白石村有16个村民小组,有247户879人,目前该村有竹林11000亩,以前主要靠砍伐竹子出售。现在,有了林科院专家的技术支持和指导,栽培竹笋有望成为当地村民的又一增收渠道,大家对这一产业也是充满了信心。
“接下来我们准备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的专家再举办一次系统的培训,让群众切实掌握技术,将技术推广面积扩大,把竹笋产业打造成白石村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产业。”对于今后的发展,覃勇力信心满满。
(秦榛 通讯员 李玉格宁)